Phone:
(701)814-6992
Physical address:
6296 Donnelly Plaza
Ratkeville, Bahamas.
我不相信造化弄人,
世界上出类拔萃的人,都主动找寻他们想要的环境,
都是主动找寻他们想要的环境,要是遍寻不获,
他们就创造一个–萧伯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谈到中国的知识分子政策时说,“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1993: 274)。
的确,技术之于社会无异于空气与水之于人类,后者保证了人类的生存,而前者给人类的智慧挥洒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正是人类在这个无限空间的探索,才使得人类自身得到了发展,并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越来越多地获得了主动的机会。
对技术进步的强烈追求,使得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不仅带来了无数的发明创造,更是通过对发明创造的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同样遵循人类迷信技术进步的传统,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创造了人类经济增长的奇迹,使得GDP的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位数(或略低)。根据经济学家的测了算,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48%。
技术的基因系谱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讨论中,人们最常提到的就是“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STS是默顿(Robert K. Merton)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一个知识框架,其主要观点是,“近代科学除了是一种独特的进化中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种带有独特规范框架的社会体制”(默顿,2000 /1970: 6)。但是,STS的缘起和发展,并不止于默顿的这段论述。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兴趣与探索和人类对自身的兴趣与探索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探索自然世界规律的同时,人类也在探索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这就是科学史。默顿的老师正是科学史研究的创始人萨顿(George Sarton)。作为实证主义历史学家,萨顿认为,所谓科学史就是人类实证知识的积累史,在他3卷5大册《科学史导论》中,考察了人类直至14世纪的科学积累,是一部考证知识发现与实证的编年史。
“二战”的爆发和发展使得知识领域对科学与技术的关注被忽视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有所改观。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环境污染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负面影响,让在技术上始终务实的美国人开始重新考虑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重新捡起已经尘封的默顿思想,在社会的层面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把STS变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展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的STS研究计划。在此后的时间里,STS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几乎所有重要的大学都开设了STS的课程,STS研究协会出版了专业性学术刊物《科学、技术与社会通报》(Bulletin of 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实际上,学界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没有一致的看法,主要的观点有四种:(1)线性模式:把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矢量关系;(2)三角模型:把科学、技术、社会理解为互动关系;(3)内置模型:把科学和技术相交,并置于社会之内;(4)多层网络模型:把科学、技术、社会理解为由不同层级的具体关系所建构的总体关系,如某个具体技术与某个具体社会现象的关系:信息技术与经济(殷登祥等,2004: 3-22)。
自从有了区块链,我们就有了分布式的信息,就把中心瓦解了。
区块链最大的意义在于保证个人隐私,保障了个人权益。未来社会的核心是个性化和自主化的,是中心瓦解的社会。区块链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共识,人类信任的基础就是共识。有共识才有信任,这个共识是分布式算法决定的。
区块链是开放,公开的。阳光下是最没有腐败的区域。区块链另一个特点是安全,比如有公钥、私钥,谁也不能修改信息,在我们这种信任高度匮乏的国家里,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信任的问题。
所以,当一种新的技术即将要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改变的生活方式和未来的发展模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走在别人前头才有竞争力,一个企业能走在别的企业前头才有竞争力,一个国家想比别的国家有竞争力的一定要消化、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当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后,火车、轮船出现了,大清朝却排斥这些东西,还认为修铁路火车“咣咣”震过去,会把我们的祖先震得不得安宁。
历史上我们落后,就是因为我们对新技术抱着排斥的态度。